显示标签为“”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9年5月1日星期五

欧洲中餐馆为何纷纷挂上日本旗?

最近,意大利FORLI市的市民突然发现,曾经火爆异常的7家中餐馆门,已经有4家变成了日式餐厅。不仅是在FORLI,在罗马、普拉多和巴黎等欧洲中餐馆比较密集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中餐馆改行做了日餐馆,昔日的中餐馆门头纷纷挂起了日式灯笼或日本旗。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出语惊人:目前欧洲中餐馆负增长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无需太长时间,将有一半还强的中餐馆将被日餐馆取代!



别急,开日餐馆的不是日本人!



曾几何时,大红灯笼是海外中餐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外国人只要看到哪里有红灯笼,就知道那是一家中餐馆。如今,大红灯笼一个个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日式的装饰门面,甚至是日式的灯笼。难道是日本人趁着经济危机抄底抢购,对海外中餐业大打出手吗?




答案是否定的,那些餐馆还是中国人经营的,多数甚至从老板到员工都是原班人马!只不过内部装修已变成了日本情调,员工也是日式装扮。也就是说,是海外华人自己把中餐改成了日餐。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幕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危机就可以解释的。


从100多年前中餐业艰难起步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餐热,欧洲中餐业曾是海外华人创业的首选。巅峰时期,欧洲的罗马、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每个大城市均集中了二三百家中餐馆。与此同时,中餐馆开始向欧洲各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进军,宛如一场新的圈地运动。哪位华人先在一个城镇开上第一个中餐馆,就意味谁就能发财。2000年以后,欧洲中餐馆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恶意竞争和质量危机也逐渐暴露出来,中餐业声誉急剧下降。而真正是中餐遭遇血光之灾的,则是萨斯和三鹿事件两次沉重打击!



2003年的那场萨斯风暴让海外中餐馆整整半年门可罗雀。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中餐馆受到的冲击比萨斯有过之而无不及。绝大多数已经惨淡经营的中餐馆在经济危机到来之前就酝酿如何转型。不过这一次很多餐馆老板痛下决心,决不再做和国内有直接联系的生意。这时候,改行做日餐让他们眼前突现光明。



经营日餐,无奈但也是最佳选择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日本留学生来了,日本的汽车来了,日本游客来了,但日本餐馆缺少的可怜。一个大城市往往只有一两家日餐馆,中小城市则根本看不到日餐馆的踪影。那些日本旅游团,居然也要到中餐馆安排团餐。原因很简单,海外日本人虽然很多,但选择定居和创业的很少。如果自己的国家很好,谁愿意生活在别的族群呢?



在经济危机的潜在压力下,海外华人几乎同时把目光瞄向了日餐业。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是中餐馆转型的最佳选择。首先,不必为繁琐的营业手续发愁。从餐馆到餐馆,只是换了一个名称,无需再办开业前的审批手续。有的干脆只把门头招牌换了,营业执照上的店名都没有改!



其次,日餐烹饪技术定式化和量式化极强,简单易学。更重要的是日餐对欧洲人似乎更有吸引力。小吃式的回转寿司如同西方点心,花样繁多且特色鲜明。日餐正餐菜肴品种不多,制作方法简单,好吃不腻。日餐餐具花样繁多,每一份都有区别,看起来就是艺术享受。



另外,日餐馆装修可以看出艺术的匠心,属于用笔不多但画龙点睛的那一种。相比之下,中餐馆几乎是农民工式的装修,中国元素满墙都是,被用烂了!



为了配合中餐馆转型这一需要,欧洲出现了多家日餐服务机构,为华人提供从厨师培训、厨房设备供应到餐厅装修一条龙服务。当然,服务机构也是华人开的。



目前,欧洲中餐馆改头换面经营日餐的浪潮仍在持续升温。照此势头,日餐将会占领中餐业的半壁江山也不是不可能的。不管怎么说,这毕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虽然海外的中餐馆也早已不是中国人的一统天下。越南人,泰国人,马来西亚人和菲律宾人开的中餐馆并不少见。但这一次有所不同。过去日本人学习了中国的厨艺,今天颠倒了,老师反过来向学生学习,而且是打过老师的学生。



这是一种无奈,也应该值得高兴。在国内的愤青依旧只知道抗日恨日的时候,海外华人不但在学习,而且实实在在地行动了。

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

揭秘广州西关小吃美食

  “相传周朝时,南海天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五仙人骑着五只羊,各携带一串谷穗降临此处,赠谷穗给居民,祝福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后仙人飘然而去,留下五羊化为石头……”


  一个美丽的五羊传说,造就了一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这是一座世俗而文化的城市;这是一座美丽的、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城市。广州很大、很老、很深,广州是没有“底”的,越挖越多。发现广州是个过程,而过程就是享受。在这个过程中最享受的无疑就是“吃”了,下面就带大家开始这次广州小吃美食饕餮之旅。


食在广州 味在西关


西关,一个充满广州传统风情的地方,即现在的荔湾。到广州,不可不来西关,正所谓“食在广州·味在西关”,在这里,你可以把西关美景美食一网打尽,作一次感官享受旅行。


首先用眼睛作感官上的认识真切感受西关居民淳朴的风俗习惯。从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骑楼茶楼中,再看到风格独特的趟拢门、满洲窗,还有那布满了全部厅堂和廊庑的石雕、砖雕、木雕、陶雕、泥雕、铁铸、门画、壁画等,工艺精巧,无不一一展现岭南建筑最高艺术成就。


用味觉和嗅觉作进一步分析,走在上下九步行街上必定很快有收获。这是中国最繁荣的商业步行街之一,不用走两步,诱人的香气便领着你走,因为每隔几个铺就有一家小吃店,酸甜苦辣、冷的、热的,应有尽有,你大可以在这店买一串,在那店买一碗,一口一口地塞进嘴里。若要吃传统的西关美食,老字号是最好的选择,进去找个位置坐坐,还可顺便领略西关风土人情呢。而且这些名小吃,大多价钱便宜,无论自用送礼都是不错的主意。


任何地方都总有新老交融的画面,在西关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许多多的新派食肆也林立于西关之中。崭新的装修、崭新的出品、崭新的服务,令人眼前一亮。珠江边的沙面更是个中的佼佼者,酒吧、咖啡厅、外国人,众多元素糅合在一起,再加上无敌江景,情调真是好得不得了,令人心醉。


西关小吃最诱人



西关美食分布图

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西关小食之多———如果每天吃一种,足可以吃上一个月。可不是么?逛街时候看到的街头小食就够眼花缭乱,足以塞满馋嘴了,各种地道的西关美食又在不停地诱惑着你的舌尖。试问走在西关,小食又岂可少食!


逛一逛,街头小食花样多旧时,西关一带就有“百步之内,必有小食”的说法。走在西关风情的路上,手捧着刚买到的小食边走边吃,这是最保险最滋味又最节约时间的吃法,谁知道下一步或是下一个转角,又会遇到什么风味小食呢?


要说西关街头小食,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牛杂。你看在那上下九,不管是时尚小白领,还是中年阿叔阿姨,手捧着碗牛杂边走边逛,这道独特的风景总是不缺的。尤其在冷风呼啸的时候,上下九路上几间牛杂店就更是被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好不容易挤呀挤才买到一碗热呼呼香喷喷的萝卜牛杂,淋上特制的面豉酱和辣椒酱,然后跟周围的食客一起站着吃。那软嫩入味的牛杂,那酥香热腾腾的萝卜,吃完后整个身子都暖起来了,又可以继续迎着寒风逛街去了。


西关的牛杂飘香又何止一处,西华路上的林师傅牛杂店当属其一。林师傅每天都会亲自到市场里挑选最靓的牛内脏,用特别的腌制方法,使牛腩牛杂每一块都入味均匀,这样煮出来的牛腩牛杂,汁甜味香,肉在嘴里又有嚼头。


而谈到地地道道的西关小食,还有德昌咸煎饼。德昌咸煎饼是德昌楼的点心师傅谭藻在1938年创制的,现在伍湛记的德昌咸煎饼是出自谭藻师傅的徒弟之手,其味道和以前德昌楼的并没有区别。坚持谭师傅的制作方式,看似简单但搽粉的过程和油炸时的温度都是相当讲究的,炸出来的咸煎饼金香酥脆,南乳十分惹味。


油香饼也是当年德昌楼的招牌之一,如今要觅回这味道就要到大新路上的林记了。色泽金黄的面皮像蜗牛壳般,一圈一圈地相接成了一个小圆形。刚出炉时,用牙一咬,咔吱一声,十分酥脆。等它冷却后再来细细品尝,香酥的面皮有点儿甜,又有点儿咸;有点儿韧,又有点儿脆,松香可口。


除了这些传统的美食之外,如今的西关还有不少时尚新奇或是外来的小吃。像在上下九中华名汇美食街,小吃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章鱼小丸子、蚵仔煎、鸡蛋仔、烤肉串等等都可以一网打尽。(未完待续)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美国最牛的中餐馆:华馆P.F.CHANG' S China Bistro


美国唯一股票上市的连锁中餐馆P.F.CHANG' S China Bistro,中文名字叫“华馆”。



生意异常火爆



可爱的兵马俑站立在开放式厨房前陪大家吃饭,服务生在展示迷你杯餐后甜点(呵呵,看来也是“改良中餐”)




酒水单。(包括后面的菜价请不要用乘以7的方式来比量,如果不那样不习惯的话,请把人家的收入水平也乘以个7)




7.95美元/份 生菜叶包鸡鬆:Chicken Lettuce Wrap



11.95美元/盘 杏仁腰果鸡:Almond/cashew Chicken



14.95美元/盘 (广东)鲜贝韭芽(leek)炒荷兰豆:Cantonese Of The Seafood



16.95美元/盘 (四川辣味)鲜贝烩虾:Sichuan From The Seafood



9.95美元/盘 街道面:Street Noodles



华馆内当众展示的开放式厨房里白人厨师忙碌着......



服务生Brett笑容满面介绍8款甜点杯,此刻本文作者阿妮已经喝晕头了



打包袋上贴心提示:为了你的饮食安全,尽可能快地把它放入冰箱



长城巧克力蛋糕:Great Wall of Choclate



买单时,收据最下方有附录“尝试我们的新菜”广告:VIP鸭、Mahi-Mahi、芝麻鸡和传统蛋卷……这样一顿晚餐连小费在内才100美金,也就是一个人的半天工资而已。



华馆入口处的酒吧

2009年2月5日星期四

人民大会堂的国宴年夜饭


年夜饭老早以前就定了,办了通行证,过了N道卡,终于进来了。



大厅,很气派,餐厅要坐电梯,在四楼。 全程有4个穿风衣的小伙子陪同和护送,服务非常到位。




走啊走,何时是尽头



服务员说,这桌子上的,才是人民大会堂国宴用的酒水,有王老吉、王朝、椰树和特供茅台和王朝干红,王老吉15元一听,其它的和外面差不多。



结帐的时候才知道,2200这瓶,53度的,喝了一点不难受,那个香阿!



老爷子先入席了,服务员服务都相当到位。



菜单,国宴就这几个菜…… 每个人的标准是1000元,另收10%服务费。菜你没法自己选,厨师会给你提供当天最新鲜的食材。国宴的起订标准是每个人500,1000才能真正吃到点东西。




正面,很漂亮,看着像艺术品



华丽的餐具,盘子上面清晰的印着人民大会堂的LOGO。



第一道凉菜



鱼翅,味道一般,不过量很足。



鲍鱼,几个头的不详,反正个头不小,只有切开才能入味,关键是汁调的很到位。



中式牛排,超赞,据说中央很多领导人都喜欢吃。



辽参,汁调的也很好。



北京名点“豌豆黄”



不知名的点心



这个虾马马虎虎



鸽子蛋寿面



水果



甜品



吃饱了,撤,结帐2万多一点,作为国宴,这个价格不贵,服务员的服务那是相当好。

Powered by Stuff-a-Blog

Powered by Stuff-a-Blog